亚健康是谁提出的概念?亚健康诊断标准是什么?

2025-10-15

亚健康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,由前苏联学者 N. 布赫曼首次提出 “第三状态” 理论,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。这一概念传入中国后,逐渐演变为 “亚健康”,并在 2006 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《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》中被正式定义为 “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,表现为活力降低、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,但不符合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标准”。不过,关于亚健康的起源也存在不同观点,有研究指出其概念形成与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的健康产业发展密切相关,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术语在推广过程中融合了中西医理论与社会需求。

亚健康的诊断标准:需多维度综合判断

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亚健康诊断标准,但医学界普遍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估:

症状持续时间与表现

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,亚健康需满足以下条件:①躯体、心理或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症状持续 3 个月以上(如长期疲劳、睡眠紊乱、情绪波动等);②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(如通过血常规、血生化、影像学检查等未发现异常);③症状影响生活质量,但未达到临床疾病诊断阈值。例如,若出现持续 3 个月的疲劳感,休息后无明显缓解,且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贫血等疾病,可初步考虑躯体性亚健康。

功能评估与实验室指标

现代医学常通过以下方式辅助判断:

生理功能检测:如心率变异性分析自主神经功能、线粒体能量代谢检测评估细胞功能;

心理量表筛查:使用症状自评量表(SCL-90)、疲劳量表(FS-14)等量化心理压力与疲劳程度;

社会适应能力评估:通过工作效率、人际关系质量等指标综合判断。

例如,若检测发现肠道菌群失衡(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异常),同时伴有消化功能紊乱,可关联到亚健康状态下的微生态失调。

中医将亚健康归为 “未病” 范畴,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,结合体质类型(如气虚质、肝郁质)进行辨证。例如,气虚质者常表现为乏力、易感冒,肝郁质者易出现情绪波动、胸胁胀痛,这些体质偏颇可作为亚健康的中医诊断依据。

鹰演全身扫描系统:功能检测的有效工具

传统医学检测侧重疾病诊断,而亚健康的功能异常需通过*精细的技术手段发现。鹰演全身扫描系统(市场常称 “鹰眼”)通过生物电传导技术,3 分钟内对人体 15 大系统进行功能评估,覆盖代谢、神经调节、微循环等 80-826 项指标。例如其检测结果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定义具有互补性,通过量化数据帮助医生*精准地识别功能异常,避免将短期疲劳误判为亚健康。

20 年来,国内外学者基于鹰演系统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,验证了其在亚健康功能检测中的可靠性。全国 7000 余家合作机构的实践也表明,结合传统医学评估与功能检测技术,可显著提高亚健康的早期识别率,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科学基础。

了解与采购鹰演产品统一热线:18618392257


  • 亚健康的十种表现是什么?
  • 男性亚健康状态都有哪些?
     
    在线咨询
    销售热线
    189 1077 8886
    技术服务
    135 2055 8327
    返回顶部